“最近降温了,准备给老人买套保暖内衣,可去商场一看,包装盒上写的又是‘暖丝绒’又是‘黄金绒’的,看得我云里雾里,价格也是相差很多。这些‘绒’都是什么材料啊,以前都没听说过。”近日,家住工人新村的吴女士向笔者反映。笔者走访市场后发现,今冬保暖内衣市场“高科技”名词屡见不鲜,像是暖卡、黄金绒、暖丝绒、牛奶蛋白纤维、色拉姆红外线等让人一头雾水。而因为“高科技”加身,这些保暖内衣的价格明显比普通保暖内衣高出不少。
笔者在文化西路某大型超市看到,保暖内衣专柜的促销活动吸引了众多前来购物的市民。笔者在货架上看到一个标价为108元的保暖内衣,包装盒上写着“黄金暖绒保暖内衣”。在促销花车上,也摆着一款78元套装保暖内衣,盒子上标明了“钻石绒”。
促销员指着一款红色的保暖内衣,告诉笔者:“这款内衣含有11%牛奶蛋白纤维,保暖效果,还能美肤。”但笔者询问牛奶蛋白纤维到底是什么,促销员只说:“反正是一种新材料,科技含量高,对人体有好处。”
那么“牛奶蛋白纤维”、“黄金绒”等真的是新材料吗?笔者咨询了济南市质监局纺织纤维检验所。“其实这些都是商家的宣传噱头,‘暖丝绒’、‘黄金绒’和‘牛奶蛋白纤维’是一种‘噱头’纤维,其实它们仍属于化学纤维的范畴。制作暖丝绒的成分和原料多是聚酯类涤纶和腈纶,而珍珠绒多由聚酯类涤纶或者粘胶纤维加上些许珍珠粉加工而成。”纤检所工作人员说。
该所工作人员告诉笔者,这类用来宣传保暖内衣的新名词或是商品和面料的名称,是一些不规范非标准的命名。“根据国家标准《纺织品化学纤维第1部分:属名》的规定,用于纺织的化学纤维属名有28种,常用的有腈纶、涤纶、氨纶、莫代尔纤维等等,只要商家的成分标签上标明的名称超出这28种之外,就属于滥用名称。”
该工作人员建议,消费者选购保暖内衣,关键是看是否保暖。购买合格的保暖内衣首先要到正规的商场和超市,不要为其包装上花哨的噱头所吸引,辨别衣物真正的成分、含量还应该看产品的标识。